两度推迟发射 天舟旅程多变|《中国航天报》识变应变呈现专业性报道
发布时间:2021/06/29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社 字体:【大】 【中】 【小】
在经历了5月20日、21日两度推迟发射之后,5月29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再迈坚实一步。30日,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面对两度推迟、三次准备发射的极特殊状况,《中国航天报》根据任务的动态发展变化,两次紧急调整版面安排,保证了报纸的如期出版。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涉及的研制单位众多,记者与后方编辑统筹考虑,先分别采访、分别成稿、分别送审,提高出稿效率,之后归纳整合,分主线任务篇、技术亮点篇、人物团队篇,详解中国空间站的第一位“访客”。
2-3连版刊发了由新媒体团队牵头策划的“天舟二号”的天地运输旅程图解,依据发射任务时序,结合物流订单形式,与文章完美融合,便于受众理解中国空间站建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实施安排。该设计图在新媒体移动平台端则调整成为了长图形式,更便于手机阅读。
4版是改动最大的一个版面,前方记者跟踪形势变化,快速调整报道方向,主动推翻第一版稿件,重新开展采写:一方面梳理长七火箭基本特征,将原本近5000字的整版体量压缩到1500字以内;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推迟9天发射背后的故事进行采访。
故障点的研判、各系统的协调、巨大的压力……,从5月19日晚开始,所有的任务相关人员进入了高强度归零工作中,记者的采访很难开展。因此,两位一线记者分头行动,通过跟车、跟会等方式,倾听、观察、记录事件进展,梳理事件发展的全貌。最终,《一次推迟9天的成功》报道出炉。《中国航天报》记者对全网都极其关注的长七火箭推迟发射事件给出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报道。报社微信公众号在发布发射成功快讯的半小时后,随即发布此文,快速抢占了传播先机,文章24小时阅读量近5万,同时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体现了《中国航天报》的专业性。
天舟二号任务期间,《中国航天报》负责运营的航天科技集团微博共发布相关信息24条,阅读量约840万,其中最高的一条消息是长征七号转场,阅读量共计216万。成功来之不易,微博内容也有意识的倾向于情感类内容输出,网友们也表达了对航天收获“稳稳的幸福”的祝福。航天科技集团抖音共发布视频2条,观看量近100万,其中最高的一条视频也是长征七号转场的内容,观看量约85万。(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