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现场拍摄经验谈
发布时间:2014/02/25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报社 字体:【大】 【中】 【小】
航天科研生产任务重、试验多,保密要求高。如何全面反映科研一线航天人的工作状态与任务研制情况,拍摄的照片既要“言之有物”不空洞,又不能跨越保密红线。这些矛盾一直困扰着航天新闻宣传工作者。
作为航天报社的摄影记者,我经常出入航天各基层场所进行拍摄,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下面就大场景、人物特写等常用“格式”的拍摄总结了一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1.这张照片拍摄于2011年初,航天报准备出新年首期报纸。编辑要一张有气势的科研照片放在一版,营造开门红的生产氛围。我把拍摄地点选在了一院211厂的火箭总装厂房。这个厂房我拍过多次,里边有很多等待组装的火箭,很有气势。但是,如何拍出一张与以往照片不同又有气势的照片,是我这次拍摄的任务。进入厂房我没有急着拍摄,先在厂房里转了一圈,当走到一架横跨在火箭箭体的圆梯下面时,我眼前一亮,如果爬到梯子上,用广角镜头俯拍整个工作场景,不是很有气势吗?于是这张照片诞生了。
2.这张照片是在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厂房拍里的,当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大厅调试,刚好一名技术人员搭乘升降车对天宫进行检查,我用长焦镜头把技术人员和产品都拍到画面里,这样画面就会显得很紧凑。
3.这张照片拍摄于科工四院,当时这几位技术人员正在专心安装设备,我用长焦镜头直接把这几位框进镜头,用大光圈虚化背景,这样的效果既能突出主体人物,又能虚化背景,减少背景对画面的干扰。
4.这张照片拍摄于一院,当时我在这间厂房里拍摄其他主题的照片,拍摄结束后发现这名工人在火箭储箱侧面工作,这个巨大的金属圆形与工作人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我抓拍下了这张照片。
5.这张照片拍摄是火箭的一个部件。当我被告知这个产品顶部涉密不能拍照时,我并没有放弃,而是用一块遮挡物把涉密部位遮住后继续拍摄,这样无需后期进行马赛克处理。另外,在质量月期间创作,我特意把质量条幅拍到了画面里。
6.这张照片拍摄于航天科工四院,当时工人在认真工作,背景墙上关于质量的条幅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用长焦把三位工人和背景上的标语框进取景框。另外,拍工人认真工作的照片一定要关注被摄者的眼神,眼神往往是一张照片的传神之处。
7.这张照片是在九院的一个实验室里拍的,由于室内极其昏暗,拍摄的难点是闪光灯的使用,如果采用直射的方式,人脸曝光正常,背景将一片漆黑。我把感光度提高到6400,然后采用1/15秒的速度,闪光灯灯头朝后,营造出的光线均匀自然。
8.这张照片拍摄于科工六院风力发电机的塔筒生产车间。在繁忙的车间里,这名工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在构图方面我让塔筒的弧线贯穿画面的对角线,并将快门速度降低到1/30秒,这样可以突出焊花飞溅的动感,烘托气氛。
9.这张照片拍摄于三院,全国技能大师巩鹏正在自己的工位上忙碌,我用长焦镜头加上大光圈拍了他一张特写照片,突出他的眼神,用来表现他认真工作的态度。在类似的照片中我很注意拍摄主体眼神的表达,所以在画面中注意突出工人眼神和产品之间的关系。
以上用了9张照片介绍了从科研生产现场的大场景到人物特写照片以及部分涉密照片的拍摄技巧,粗略地表达了如何拍好科研生产照片的一些基本的技巧。当然,这几张照片只是航天科研生产线上的几个瞬间而已,更多精彩的照片还要靠长期扎根一线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们来创作。
讲了这些照片,到底什么样的科研生产照片才算一张合格的照片?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一张合格的科研生产现场新闻照片除了要有新闻性与科研产品紧密结合外,还要做到以下三条:
第一,一张合格的科研生产现场新闻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说从画面上要明确看出技术人员在做什么,而不是几个人围着一台电脑或者其他设备忙碌让读者不知所云。
第二,一张合格的科研生产现场新闻照片要有明确、能紧紧捉住读者眼球的主体,这样的照片不会分散读者的视觉注意力。
第三,一张合格的科研生产现场新闻照片要做到画面简洁,与表达内容无关的场景一律排除在画面之外。
(宿东 作者为航天报社专职摄影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