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战线

新华社痛批微信公众号抄袭成风 原创作者维权难

发布时间:2015/02/03 文章来源:人民网 字体:【】 【】 【

2月1日,新华社连发三篇文章痛批微信公众号抄袭现象,当日微信做出回应,强调微信运营团队对于抄袭现象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并将推出新的“打抄”措施。

抄袭成风 腾讯自家媒体亦受害

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袭问题引起的“道歉潮”。《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经济新闻》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1人原创,99人抄袭”,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

然而道歉和抄袭仿佛是一对平行线,先抄再删帖道歉。公众号抄袭成风,原创者陷入维权困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自媒体,腾讯自家的媒体也是盗版的受害者。腾讯“大家”以签约方式买断优秀作品版权,首年投入近2000万元,但也因内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开花。“一个月平均有30至40位‘大家’作者投诉文章被盗用。”腾讯“大家”副总编贾永莉说。

山寨频出 原创作者维权难

“容易复制的创意没法保护。”国内最大的IT互联网俱乐部“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对记者表示,山寨发布会被人抄袭和转载的文章不少,目前没有特别好的防范办法。“我们也在向作者强调,形成比较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即使被抄袭和转载也能够保留个人的特色,对特定人群形成识别度。”

去年6月,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涉微信公众号知识产权侵权案。中山商房网科技公司诉称,中山暴风科技公司的微信公众号擅自转载其原创作品,侵犯了其著作权,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并赔偿1元。最终,广东中山法院判决原告胜诉。

对于公众号的抄袭问题,腾讯方面对记者表示,目前微信平台无法对后台内容自动对比判定。只能通过人工举报的方式监测,如果核实为严重的抄袭或侵权行为,严重者将被封号。记者注意到,虽然微信平台已经开通举报和处理平台,但举报程序繁琐,举证要求很多,同时没有时限承诺,就算侵权方被关闭账号,也完全可以再注册一个。

回应:“原创声明”功能已进入内测期

微信公众平台将上线“原创声明”功能,该功能目前处于内测期,只有通过微信认证的媒体类型公众账号才能参与公测。申请原创声明的文章群发成功后,微信的原创声明系统会对其进行智能比对,比对通过后,系统会自动对文章添加“原创”标识。当其他用户在微信公众平台转发已进行原创声明的文章时,系统会为其注明出处。

微信团队表示,一直以来,微信都鼓励和推动微信公众平台里出现更多原创、有价值的优质内容。此次“原创声明”功能的上线是微信公众平台向“抄袭风”亮出的一把“利剑”,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主动防范措施,提升平台自净能力,逐步减少、直至杜绝抄袭等违背道德、法律的行为。

媒体评论

中国青年报:官媒微信维权是好事

新华社的三篇文章中,对微信抄袭现象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和激烈的控诉。作为一家权威而端庄的官方媒体,以如此激烈的姿态表达愤怒,对于新华社而言颇不寻常。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媒体生态的剧烈变化,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都纷纷尝试新媒体转型,并初尝成功的果实,各自旗下的多个微信公号,也已经成为粉丝众多、影响广泛的“大号”。但与此同时,这些微信公号上的原创作品,也成为其他微信公号抄袭的重要来源。于是,新华社此时出手,既是主持公道,也是自我维权,态度自然会比平时激烈一点。

权威官媒参与微信维权当然是好事:上午发文痛批,下午就得到微信官方回应,恐怕是只有新华社、人民日报级别的媒体才能得到的重视。但是必须看到,不管官媒的发威多么有效,也不管微信团队的回应多么及时,打击微信抄袭现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京报:莫让微信公众号成为抄袭者的天堂

平台提供商腾讯公司早期为了推广微信公众号,迅速占领市场、凝聚用户,导致了平台的粗放式扩张,但管理与监管却没有跟上高速发展的微信公众号业务。从而导致了如今的尾大不掉。而微信公众平台乃新生事物,目前尚属于版权保护与监管的盲区,让原创作者维权难,抄袭者“违法”成本几乎为零。再者读者的举报、抵制热情不高,往往只关心公众号的内容,却很少关注究竟来源何处。

平台提供商治理监管乏力、相关法律法规缺位、读者漠视抄袭行为,再加之巨额利益的驱使,微信公众号想不成为抄袭者的天堂都很难。

打印本页】 【关闭